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新闻资讯  >  力推品牌“走出去”:中国制造业的新征程

力推品牌“走出去”:中国制造业的新征程
更新时间:2015-11-21      阅读:1003

新华网海口11月21日电,中国与化智库日前发布《中国企业化报告2015》。报告指出,中国资本净输出有望成为新常态,中国制造业海外投资增长迅速,但中国企业在促进品牌“走出去”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。

调查显示,提升品牌成为与“进入市场”并列的企业“走出去”的两大动因之一。然而,大多数中国企业在“走出去”推动品牌化的过程中,实际效果极为有限,多数企业仍处于价值链低端,产品附加值很低。在部分国家,中国制造品牌甚至成为低质产品的代名词。

“目前还存在不少制造业产品都是通过贸易公司出口,没有配套维修服务,导致国外的客户就像买了一次性筷子一样,用完了、用坏了就扔了,导致中国制造的形象受损。”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企业化论坛时表示。

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,今年1-10月,中国对制造业的对外投资保持强势增长。中国企业流向制造业的投资99.4亿美元,同比增长82.8%,其中流向装备制造业44.87亿美元,同比增长120.7%。

随着中国制造业“走出去”体量不断增长,如何打造化的制造业品牌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。

商务部中国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认为,中国制造业“走出去”需要稳扎稳打,一步一步来,从产品“走出去”开始,加大对外投资量的积累;同时以此为基础,加强对外投资的质的提高,也就是品牌“走出去”的力度。

崔明谟认为,当前中国大力推进的产能合作有助于中国制造业品牌“走出去”,“因为我们向外推介的都是我们的产能,而不是落后产能的转移,而产能本身就是很好的品牌平台”。

实际上,中国制造业在探索品牌“走出去”方面已经小有成效,中国的高铁已经成为产能合作的代表和中国制造的新名片。

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沈家骏介绍,合并后的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额位居世界*,是后四名销售额的总和,体量上是“巨无霸”,技术上也是,“世界上大的企业要买机车车辆产品,如果他不来中车来询价比较,那他会被认为是很不专业的企业家”。

在沈家骏看来,制造业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,不同于快消等行业,从产品“走出去”、企业“走出去”到品牌“走出去”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,不能刻意为了打造品牌而打造品牌,空谈无效,要靠实干,“关键是产品要做的扎实,技术和产品过硬是根本”

除此之外,沈家骏建议,制造业企业“走出去”尽量避免单打独斗,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“抱团出海”对于打造品牌更有效力。

原中国驻法大使、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建民建议,中国制造业品牌如果想“走出去”,应当首先在品牌定位和理念上进行调整,不能总是以“民族品牌”自居,而应该有面向的视野,打造“”,战略上要倡导“化”,战术上要做好“本土化”。

唐修国表示,三一重工一直践行品质改变世界的企业价值观,依靠优势产品、的服务和*的运营模式确保自己不仅能在国内立足,也能在国外成功。

“在产品‘走出去’之前,我们的服务、配件等需要提前到位,确保每一个产品在任何一个客户那里使用都能得到长效回报,这才能打造可持续性的化品牌。”唐修国说。
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